皇冠9393体育平台理论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|
否决性指标 | 教师资格 | 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。 |
课程内容 | 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。 |
造假、侵权 | 材料造假,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。 |
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 评价标准 | 分值 |
1.课程目标(8分) | 1.1课程定位 |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。 | 2 |
坚持立德树人,课程思政目标明确,写入教学大纲,与课程内容契合度高。 | 2 |
1.2目标描述 | 目标描述准确具体,对应国家、行业、专业需求。有效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。 | 2 |
层次清晰符合培养规律、认知规律(参照布鲁姆模型)即知道、理解、应用、分析、评价、创造等),符合校情、学情,达成路径清晰, 可衡量、便于考核评价。 | 2 |
2. 教学内容 (7分) | 2.1课程支撑性 | 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,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。 | 2 |
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、突出课程的创新性、增加课程的挑战度,契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| 2 |
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。 | 3 |
3.课程实施(36分) | 3.1教学理念 | 坚持贯彻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OBE教学理念,并体现在各教学环节,效果好。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,围绕目标达成、教学内容、组织实施、多元评价进行整体规划。 | 6 |
3.2教学设计 | 教学策略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过程、考核方式、教学评价等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且设计合理。 | 6 |
教学活动安排科学、合理,能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。 | 6 |
3.3教师授课方式 | 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,教师主导课堂教学,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,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,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,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。训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运用明辩性思维能力。 | 6 |
3.4学生学习方式 | 学生学习方式显著变化,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、项目式学习,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。 | 3 |
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环节。 | 3 |
3.5教学改革 | 主持与课程相关的省级教育教学改革1次或校级教育教育教学改革3次(满分)。 | 3 |
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、新手段、新工具,创新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率、教学质量,提升教学能力。 | 3 |
4.教学资源(20分) | 4.1课程思政建设 | 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,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。 | 4 |
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,至少1次。 | 3 |
4.2前沿性与时代性 | 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,反映学科专业、行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,聚焦新工科建设 | 3 |
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、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、跨专业能力融合、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内容。 | 3 |
4.3丰富性 | 教学资源丰富、具有优质性与适用性,有自编教材等。 | 4 |
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,有意识的重塑课程内容。 | 3 |
5.教学评价(15分) | 5.1评价方式 | 开课前进行课程考核方式合理性评价。考核方式多元化,丰富探究式、论文式、报告答辩式等评价方式,加强非标准化、综合性等评价。坚持成果导向,不得以学习时长等非评价学习成果的方式作为课程成绩评定项。评价手段恰当必要,契合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。 | 5 |
5.2评价过程 | 评价标准明确具体,考核评价严格,体现过程评价,注重学习效果评价,过程可回溯。 | 5 |
5.3持续改进 |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总结,持续改进措施积极有效。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。在教学中进行迭代,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。 | 5 |
6.教学效果(9分) | 6.1学习效果 | 通过考核,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相关要求。学习效果好,有较强的学习获得感(学生课程教学目标自我评价)。 | 3 |
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、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较高。(评教) | 3 |
6.2示范作用 | 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。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、推进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、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推广价值。 | 3 |
7.课程团队 (5分) | 7.1团队教师 | 课程团队由3名及以上专职教师组成,根据课程需要可吸纳若干兼职教师(企业工程师)。课程负责人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的职称。 | 5 |
皇冠9393体育平台项目式实践课程建设标准 |
否决性指标 | 教师资格 | 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。 |
课程内容 | 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。 |
造假、侵权 | 材料造假,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。 |
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 评价标准 | 分值 |
1.课程目标(8分) | 1.1课程定位 | 以培养学生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”为宗旨 | 2 |
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。坚持立德树人,课程思政目标明确,写入教学大纲,与课程内容契合度高。 | 2 |
1.2目标描述 | 目标描述准确具体,对应国家、行业、专业需求。有效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。 | 2 |
层次清晰符合培养规律、认知规律(参照布鲁姆模型)即知道、理解、应用、分析、评价、创造等),符合校情、学情,达成路径清晰, 可衡量、便于考核评价。 | 2 |
2.项目构建 (22分) | 2.1支撑性 | 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,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。 | 3 |
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、突出课程的创新性、增加课程的挑战度,契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。 | 4 |
2.2综合性、设计性 | 针对专业课程设置三级实践项目、针对课程模块设置二级实践项目、针对专业设置一级实践项目。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显著;项目设计特点明显,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、独立思考能力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 | 5 |
2.3工程性、应用性 | 项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,任务和目标明确、技术路线清晰、采用方法正确、数据处理科学合理、结果合理可行,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 | 5 |
2.4创新性、创业性 | 通过项目使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,提高创新创业能力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 | 5 |
3.课程实施(40分) | 3.1课程组织 | 教学组织有序、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;学生分组合理;教师够用且指导学生人数合适;任务饱满;时间安排合理可行; | 5 |
3.2教学设计 | 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,围绕目标达成、教学内容、考核评价进行整体规划。教学策略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过程、考核方式、教学评价等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且设计合理。 | 10 |
3.2课程实施 | 以学生为中心,教师主导设计过程,教学方法适当,教学活动安排科学、合理,能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且学生可接受程度高;教学手段多样化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;注重过程指导、指导耐心负责;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。 | 10 |
3. 3产教融合 | 项目体现企业实际与学校教学的融合度高,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实训、远程操控、 资源共享的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多;企业人员参与项目教学。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数量多,实际使用率高。 | 5 |
3.4学生参与 | 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度高、参与度高,动手机会多;建立团队完成项目,主动学习积极性高;出勤率高。 | 10 |
4.课程考核(15分) | 4.1考核标准 |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,能对课程目标形成有效评价并且可操作性强。 | 5 |
4.2考核过程 | 注重过程考核,分阶段进行,严格监控,公平公正;各阶段考核真实有效。 | 5 |
4.3持续改进 |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总结,持续改进措施积极有效。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。在教学中进行迭代,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。 | 5 |
5.学习效果(9分) | 5.1学习效果 | 学生应用能力明显提高,掌握的技能熟练,实际运用自如,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相关技能的基本需求,达到课程目标的能力要求;学生成绩分布合理。 | 6 |
5.2示范作用 | 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。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、推进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、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推广价值。 | 3 |
6.课程团队(6分) | 6.1团队教师 | 负责人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,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。 | 2 |
团队教师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达70%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严谨。 | 2 |
6.2企业教师 | 有行业、企业、实务部门兼职教师,参与度高,在项目建设及实施中发挥作用明显。 | 2 |
皇冠9393体育平台实习实训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|
否决性指标 | 教师资格 |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。 |
课程内容 | 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。 |
造假、侵权 | 材料造假,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。 |
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 评价标准 | 分值 |
1.课程目标(8分) | 1.1定位 | 以培养学生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”为宗旨 | 2 |
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。坚持立德树人,课程思政目标明确,写入教学大纲,与课程内容契合度高。 | 2 |
1.2目标描述 | 目标描述准确具体,对应国家、行业、专业需求。有效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| 2 |
层次清晰符合培养规律、认知规律(参照布鲁姆模型)即知道、理解、应用、分析、评价、创造等),符合校情、学情,达成路径清晰, 可衡量、便于考核评价。 | 2 |
2.实践内容(22分) | 2.1支撑性 | 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,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。 | 3 |
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、突出课程的创新性、增加课程的挑战度,契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。 | 4 |
2.2实践性 | 学生在车间、厂矿等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实习、实践。 | 5 |
2.3行业性 | 学生在电力行业、能源发电行业中进行实习、实践。 | 5 |
2.4适用性 |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,实践任务和目标明确、内容充实,能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。 | 5 |
3.课程实施(40分) | 3.1课程组织 | 教学组织有序、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;学生分组合理;教师够用且指导学生人数合适;任务饱满;时间安排合理可行; | 5 |
3.2教学设计 | 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,围绕目标达成、教学内容、考核评价进行整体规划。教学策略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过程、考核方式、教学评价等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且设计合理。 | 10 |
3.3课程实施 | 以学生为中心,教师主导实习过程,教学方法适当,教学活动安排科学、合理,能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且学生可接受程度高;教学手段多样化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;注重过程指导、指导耐心负责;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。 | 10 |
3.4产教融合 | 实习内容体现企业实际,与学校教学的融合度高,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实训、远程操控、 资源共享的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多;企业人员参与教学。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数量多,实际使用率高。 | 5 |
3.5学生参与 | 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度高、参与度高,动手机会多;建立团队或独立完成实习,主动学习积极性高;出勤率高。 | 10 |
4.课程考核(15分) | 4.1考核标准 |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,能对课程目标形成有效评价并且可操作性强。 | 5 |
4.2考核过程 | 注重过程考核,分阶段进行,严格监控,公平公正;各阶段考核真实有效。 | 5 |
4.3持续改进 | 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总结,持续改进措施积极有效。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。在教学中进行迭代,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。 | 5 |
5.学习效果(9分) | 5.1学习效果 | 学生应用能力明显提高,掌握的技能熟练,实际运用自如,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相关技能的基本需求,达到课程目标的能力要求;学生成绩分布合理。 | 6 |
5.2示范作用 | 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。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、推进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、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推广价值。 | 3 |
6.课程团队(6分) | 6.1团队教师 | 负责人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,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。 | 2 |
团队教师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达70%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严谨。 | 2 |
6.2企业教师 | 有行业、企业、实务部门兼职教师,参与度高,在项目建设及实施中发挥作用明显。 | 2 |